疫苗和狂犬一样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常识性错误! 狂犬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动物携带病毒的唾液通过伤口侵染人体致病),而您提到的“狂犬疫苗”其实是预防性生物制品。
目前预防狂犬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体内具有保护性抗体水平,从而免受病毒的侵害。这些疫苗可以称为“弱病毒疫苗”或“类毒素疫苗”。
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有3种: 1、纯化疫苗。将狂犬病病毒经过灭活后作为抗原制备而成,这种疫苗安全、副作用小,但是免疫原性差; 2、基因工程疫苗。采用 DNA重组技术,以蜂胶为载体,构建含狂犬病病毒基因的载体,进而表达出大量抗原,该疫苗安全、副作用小,免疫原性强; 3、多糖核酸结合型疫苗(DNA-PRRS)。是将疫苗中多糖与核糖核酸结合,制成联合疫苗,该方案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还有专利制剂,即疫苗佐剂,能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以上三种疫苗都需要在被狂犬咬伤后进行注射,对于未被感染的人群,原则上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内。
目前我国的疫苗接种程序为5针注射方法。具体时间是:第0天注射疫苗,之后第3,7,14,28天分别注射一剂。在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证疫苗接种效果。 有朋友会问到,若在接种疫苗期间被狂犬咬了怎么办?
一般认为:在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6个月内再次暴露者,无需再次接种;超过6个月的暴露者,在确认未感染的前提下,应立即开始接种加强疫苗,疫苗剂量和程序同前。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病,因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有一定的潜伏期,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暴露在危险中间,还是有患病的可能。所以及时注射疫苗,做好预防措施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