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狗有不同的颜色品种?
很简单的答案! 就是...纯种的定义就是这样啊~_~ 世界犬业联盟(Fédération Cynologique Internationale)制定的标准里,对纯种犬的定义是这样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家族里,基因能追溯到同一来源的个体们组成的群体,就可以称之为“品系”或“纯种”。而不同品系间基因距离可能越远,那么表现出来的性状差异就越大。 所以从定义上看,纯种与否跟颜色是毫无关系的哦~( ̄▽ ̄~)~ 但我们人类普遍对“纯种”这个词的理解其实是这样的: 而很多宠物店卖狗的时候,也是以是否“纯种”作为是否要加收费用的判断标准之一——因为人类对于“纯种”这个词是有自己主观理解的啦~~ 于是有很多网友就提出来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狗狗都有不同的颜色品种呢? 实际上,颜色的出现,是因为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繁殖的过程中,父母双方随机贡献3个颜色的隐性基因(细胞中基因有2个拷贝,每个拷贝有一个编码区,编码区又由一段段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每一个氨基酸序列可能会表达出一种颜色)。 这3个基因分别控制着色素细胞的黑色、棕色和橙色颗粒状沉积物的生成;而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会被激活或者抑制,从而影响色素细胞中这些微粒的数量,进而使毛发呈现不同的颜色。而基因的表达会受环境影响,如温度、光照以及营养状况等,就会使不同地域环境下同物种的动物呈现出不同外观的表现型。 所以,虽然基因能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狗狗有不同颜色品种”这个问题,但其实真正决定颜色的基因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基因与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关于基因的细节表现,目前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难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 比如,同一个物种中,有些基因会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多态性,从而导致个体间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表现多样性的现象,会在动物近亲交配时明显地显现出来。 一些育种学家就提出了确保繁育出基因纯正的“无限制杂交”计划,即让不同品种的狗互相交配,产生杂交优势,以此来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新品种。 然而这个计划却受到了新的挑战,因为在自然状态下,不同品种的狗其实很少交配的,比如家庭饲养的玩赏犬,它们往往仅与相同品种的配偶交配,生育的后代也会表现出渐退化的情况。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狗只有与相同品种交配才能保持基因纯正的话,那一开始引进的不同品种岂不是白费工夫吗? 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期待我们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