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六个月有多少斤?
1973年,我第一次去东德。当时刚刚结束了西德的管制时期(即“二战”后到70年代初期,西德政府对工业的监管和调控政策),转为了市场导向型经济。我去东德的目的就是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当时处于“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对创业有着天然的冲动)。
我在东部找了一家生产自行车零部件的小企业,花了大约6万马克(约合现在的54万美元)收购了这家企业的股份并成为了董事会的一员。虽然这笔资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巨款,但与我未来的岳父花6000美元买下的那家工厂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我的岳父是个富有的德国退休矿工,他想在东部买下一家工厂安度晚年。最终他选择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在那里购买并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大的家具厂。 到了1983年的时候,我已经在东德购买了三家工厂——两家在萨克森州,一家在梅克伦堡州。那时候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了,于是我把妻子和孩子从汉堡接到了东部定居,希望在这里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活。
我买的最后一家工厂位于萨赫恩市郊,是一座大型的工业企业,生产电子管、二极管和三极管。除了工厂本身之外,这座工厂还包括一个宿舍区、一座图书馆、一座体育馆和一个小型医院。 每天我驾驶着自己的奥迪汽车上下班,车里的收音机总是放着东德著名的抒情歌曲节目《音乐桥》。每周我都会和我的家庭成员去参加一次音乐会或演出,电影也是司空见惯。每年我都带着全家到黑森林度假,那里有滑雪道、游乐园和充满童趣的项目,让我们乐而忘返。
在我的记忆中,东德似乎永远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尽管当时东西德的贫富差距明显,社会矛盾重重。但是作为一名居住在东德的外国人,我并没有受到任何歧视,反而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国家的浓浓善意。 我和我的家人在那片热土上度过了难忘的岁月,直到1990年才回到汉堡。那时我已经拥有了德国国籍,并且开始在新德国内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回顾往事的时候,我从未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