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咬人是怎么回事?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原因和结果都和你不一样。 我是在小时候看的武打片,就是那种有飞天大盗,什么神算之类的片子。里面都有一个人物是“赤脚神算”,总是穿一身白道袍,轻功了得,来无影去无踪。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他,每当看到他就忍不住幻想自己也是他,就像孙悟空一样拥有高强法力,可以上天入地。
有一次我又在看这种片子,正看到激动处,突然感觉脚底有一股强大的吸力,把我整个人都往下拽!当时我站在宿舍的门口,我的室友在房间里面,而我却感觉自己的身体被拽向门外,似乎地板是我的对手,要把我拉出去。当时我就感觉自己要飞起来了,吓得大叫起来。 你们猜怎么着,我真的就飞了起来。不是夸张啊,真的就是飞了起来,我感觉自己身体脱离了地面,整个人腾空而起。我害怕极了,以为是自己修炼成了“赤脚神算”(因为总是在想这件事),于是拼命挣扎,手脚并用乱蹬,嘴里还不停地叫嚷。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脱身的,我只记得当室友打开门的时候,我整个人挂在门把手上,脸色苍白,浑身冷汗直冒。后来怎么回的房间都不知道…… 至于你说的爱啃指甲,其实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赤脚神算”,我们其实是很弱的小孩子,所以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吧。毕竟如果我是神算的话,我有飞檐走壁的能力,啃指甲算什么呀~
喜欢咬人宝宝的“心思”
宝宝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用手抓到什么就往嘴里塞,这是正常的口欲期现象,通过嘴巴接触物体来探索和学习周围事物。3岁前的宝宝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情感,咬人可能意味着他很开心、很有力量,也可能表达他不开心等情绪。当大人阻止时,不妨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变成他学习表达的契机:“宝贝,妈妈知道你是想要告诉小姐姐/弟弟你不开心/开心是吗?下次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亲一亲小姐姐/弟弟,告诉他我不高兴了……”久而久之,孩子学会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咬人的习惯就没有了。
如何纠正经常咬人的宝宝
第一,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把情绪带给了我们,也要尽快调整情绪。第二,如果咬的事情比较严重,可以采取短暂隔离的方式,比如拉着他站在卧室门口,不要和宝宝对话,静静等待5秒钟。第三,让宝宝坐在自己腿上,然后告诉宝宝,“咬人是很疼的事情”并亲一下宝宝示意疼。第四,让宝宝去照镜子,看自己的异常举动后问“你高兴么?喜欢咬么?”让宝宝感受被咬后的体验。第五,用行为比语言交流更好,向宝宝展示友好互动的正确做法。
宝宝经常咬人怎么办 不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回应
有的家长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孩子咬了人,那么就把孩子抱过来也咬一咬,想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殊不知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孩子正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家长这样做不是教育,反而是强化了自己错误的行为。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
第一,用孩子听的懂得语言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比如“咬人是疼的事情,我们不能咬人”等,然后用他能理解的方法和小朋友交友,比如递给他一个玩具车或者亲小朋友、和他握手等方式。
第二,孩子犯错误时,要采取“四不法”,孩子一犯错就不搭理他,也不理睬也不批评他,而是等待4、5秒钟,然后用孩子理解的方式和他交流。
第三,事后,家长之间要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要有不同观点,否则会混淆宝宝的思想和判断。
第四,妈妈尽量抽出时间带孩子玩耍、互动,妈妈的关爱是可以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和负能量的,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爱自信和友爱。
宝宝咬人要正确对待,不能盲目乱来,不能采取孩子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而是选择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教育,可以有效改正错误,并培养健康的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