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育雏注意哪些?
小鹦鹉孵出后,幼雏的培育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期间若管理不善会造成幼鸟生病或死亡。因幼鸟出壳后在最初阶段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代谢率高而且不易保持体温,再加上其神经、肌肉、骨骼还不完善,所以幼鸟在这个阶段极易因饲养管理不当出现问题。下面就是幼鸟的饲养管理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鹦鹉育雏注意哪些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到幼鸟的生长发育,其主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和光照,对于刚出壳的幼鸟来说保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在刚出壳时是不能自主控温的,所以应将它们的环境温度维持在32-34度,之后随着日龄的逐渐增长逐渐的减少环境温度以促进其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发育完善。当3周龄以后可将温度逐渐降至25度左右。而光照则是幼鸟获取钙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中维生素D的合成、转而促进对饲料中钙的吸收,对幼鸟骨骼的正常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养殖中我们一般推荐每天应给与幼鸟5-6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在2000lux左右。且应注意的是,光照强度不宜过强,以防止幼鸟眼睛受伤害。
营养物质
刚出壳的幼鸟发育都不完善,它们的小肠很短且盲肠十分的小。并且在10日龄之前没有嗉囊,对饲料和水分不能进行较多的储备,所以它们在生长中需要较频繁的采食与饮水。在14日龄前生长发育如此迅速的幼鸟饲料中营养的供应需充足和全价,其饲料中蛋白质不得低于18%且应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要注意,因为幼鸟肠道中酶的发育不完善,饲料中应少含有纤维物质并需易消化。可饲喂糊状饲料,这样有助于幼鸟采食和消化。
幼鸟管理
一般7-10日龄前的小幼鸟不需要人工管理,3周龄后可将幼鸟从亲鸟的笼中取出放到有加热装置的容器中,这样既能提供舒适的环境又能促进幼鸟尽快的学会自主采食以降低与亲鸟接触中的病害感染机会。5周龄的幼鸟应饲喂各种饲料以促进其消化酶的发育,并可喂给各种新鲜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