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猫出生尾巴?

董溶慧董溶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非常震惊! 因为人类是二倍体生物,每个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而大部分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都是四倍体,即每个细胞带有四个染色体组。 人类的基因型往往是64个基因(两个染色体组各32个基因),但脊椎动物的基因型却是80个,因为它们有两条染色体。 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基因组是最复杂的,因为它们具有大量的常数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所以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数目大约是1015~1017个。

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尾巴问题。 我首先想到的是无尾兽。在无尾兽种系发生中,常常会有一个物种先失去尾巴(比如袋鼩),然后另一个物种再重新获得这条尾巴(比如叉尾鬣蜥)……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每一个哺乳纲的动物都至少拥有一条尾巴。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有尾兽身上。 有尾兽通常有两种情况:有的是从头至尾每个器官都在成长,最后成了一只“大尾巴”;另一种是只有尾巴部分在长大,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大尾巴”。 前者如犬科和猫科动物,它们的身体每个部位的生长速度都是一样的,所以从发育的角度讲,它们应该拥有和没有尾巴差不多大的身体。然而实际并不是这样——狗是有尾巴的,但猫是没有尾巴的。这就是由于在猫的基因里,负责产生尾巴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使猫丧失了尾巴。而这个基因在狗的基因组里,并没有发生突变,因此狗就有尾巴。

而后者如牛科、驴科和一些羊科动物,它们的身体每个部位的发育并不是同步的。一般来说,身体的后部(包括尾部)比前部发育要快,导致它们出现了一条长长的尾巴。如果这条尾巴太长,影响行动,它就会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变短,最终形成一个“短尾巴”。当然,如果这条短尾巴太长了,也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于是动物在繁殖期间,通过雌雄交配的方式让尾巴长度“复原”。等生育期结束之后,这条尾巴又渐渐变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