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犬的秉甲是哪里?
“秉”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 “秉,禾束也。从又持一,一以成禾。”“甲”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如下: 根据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我们可以给“秉甲”下一个定义了——“秉甲”就是拿着一束谷物去换一只贝壳。 用现代语言翻译这句话就是——农民伯伯拿着自己种的粮食去跟渔民伯伯交换海产。
这个“秉甲”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我们来看曹玮《古文字结构表解》里有关“秉”的字形演变: 可以看到,“秉”字最早的字形是个“又”字下面“一”竖到底,表示用手握住一束谷物。后来“又”字变成了“辛”字,表示用刀剖开、割断的意思,而“一”则变成了“口”字,意思就成了用嘴咬着或手拿着一粒粒的谷物。最后到了小篆阶段,为了整齐美观,将上面的“辛”和下面的“口”合成了今天的“禾”字。 而“甲”字的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甲”字原本是一只“十”字加一块短横,表示一个贝壳的形状。后来的演变过程和“秉”字差不多,也是变成“辛”和“口”,再合成现在的“禾”字。所以“秉甲”两个字的形体演变是完全一致的,至晚到商代末期,“秉甲”就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