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的水质怎么变酸?
首先明确一点,酸性水有利于鱼儿生存,但碱性水也能养鱼,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将水“调酸”。 水中存在三种离子:钙、镁和氢离子(H+)。当这些离子的浓度升高时,水的PH值较低,为酸性;反之,则为碱性。 当鱼缸中鱼数量较少的时候,鱼的排泄物和残饵较少,此时无论是什么物质溶入其中,都不会对水质造成明显的改变,即使有,也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但当鱼密度较高时,鱼类本身和它们的粪便及残食含有机物量较多,在缸内发酵后就会产生较多的氨氮等有害物质,若没有及时被鱼体利用或循环系统及时清除,就会积聚在缸体内,对鱼产生毒性。这时我们就需要适当降低鱼体的密度,或者增加换水量来稀释有害物质的数量,保持水体环境的安全。如果水质严重恶化,可以通过添加药物来消除危害。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养鱼的用水不需要是“干净”的。鱼缸里的细菌在正常状态下是有益菌,提供鱼必要的营养。但是,当温度、PH值等有发生变化时它们也会形成优势菌群,从而影响水质。定期清洗鱼缸或更换一部分新水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维持细菌种群平衡,保证有益菌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勤换水还是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的量都不宜过大,否则会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引起应激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另外,市面上出售的除藻剂、硝化菌等产品,其成分复杂,有些可能对鱼类有毒,使用不当可能引发中毒事故,因此使用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