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缅甸陆龟生长纹不均匀?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正好在课上给学生看了本例(图1),这是今年刚入手的3岁公缅。
从图中可以看到,背部线条一纵一纵排列,特别像木纹或者年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长纹”(其实还有季节性纹路,平时不容易看清,冬季表皮干裂后会比较明显,为平行或交叉的条纹,但和年轮无关)。 这些花纹的确切作用目前还不知道,不过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作用:
1、判断年份:如果同一窝幼龟身上有清晰的纵向或者横向印记,可以以此判断它们年龄(虽然同卵双胞胎也有可能长得完全一样,但毕竟概率太低);
2、区分同类:对于没有成体的幼龟来说,身上的印迹就像标记一样,可以帮助它们区分同类,以免在互相争夺食物和水的时候搞错对手;
3、个体识别:对成年缅而言,背甲上分布的印迹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作为辨别个体的标记。
除了背甲外,前肢(图2)、臀部等地方也可能有较淡的印迹,但不是每个个体都有。 那么有人会问了,这些印迹都是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吗?有没有可能人为地造成这些差异呢? 首先,当然不可能人为制造出这种类似于年轮的生长纹(除非在实验情况下快速更换环境温度使它无法适应而“中暑”),这一点可以放心。 关于这些纹理的形成,目前有两种说法:
1、幼体在孵化或者幼苗阶段的时候,身体呈蜷曲状态,后背最先接触泥土或者垫材,因此背上先出现“痕迹”,然后才形成骨骼;
2、先有骨架,然后在皮肤上开出一些浅沟,以容纳肋骨和脊柱。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支持“生长纹是生理性变化而非病理性变化”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