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夏天容易生什么病?
1.水霉病 症状为鱼体表长出白毛,初期不易发现,后期全身都有,尤其是尾巴和鱼肉交接处。治疗可用0.5‰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每日一次,每次十五分钟。对长期感染顽固性水霉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处,浓度为千分之五,即一个塑料桶里放一片高锰酸钾,浸泡十分钟即可。
2.烂鳃病 由于寄生虫或细菌侵入鳃部所致。表现为鱼浮于水面,游动迟缓,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最后死亡。可灌入大蒜汁,浸泡1小时;或者放入少量面粉,在日光照射下发酵变酸,使水中产生大量亚硝酸气体,用此水浸泡患部。
3.肠炎病 这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疾病。主要特征是病鱼粪便呈白色,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眼球下陷,鳞片脱落。严重时肠胃内无食物,有透明或淡黄色黏液,肠壁充血肿胀并伴有出血点,严重时肠子发黑。
预防可投喂适量土霉素,每天两次;或者每十公斤鱼体重投喂氟哌酸二粒,一天二次,连服三天。治疗可使用药物浸洗,具体方法同鱼体染色实验。 此外还有细菌性传染病,如细菌性烂鳃、肠炎等;真菌性传染病,如水霉病等;原生动物传染病,如斜管虫、车轮虫感染引起的肠炎、败血症;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异尖线虫(海兽胃线虫)、绦虫、吸虫及蠕虫病。
1、出血病
这是金鱼在夏季最常发的一种疾病,是由爱德华氏菌和假单孢菌等细菌同时或交替感染引起的。患病初期,病鱼的体表或者各个部位出现红色斑点,所以俗称此病为红点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斑点不断扩大并破溃,形成病灶感染,而使金鱼出现头、躯干、胸鳍基部以及肛门等处出血,严重时全身充血,最终因血样渗出而死。该病常爆发流行,对金鱼的危害极大,是夏季金鱼养殖过程中防治的重点。
2、水霉病
该病是由丝囊霉引起的,发病初期,病鱼皮肤上出现许多白色棉絮状物,病鱼离群独游、身体弯曲并摩擦于池壁,严重时导致金鱼死亡。金鱼在春、秋以及夏季水温较低时易暴发此病,特别是新捕捞的金鱼以及金鱼受伤、冻伤后容易感染水霉。
3、烂鳃病
该病是由柱状细菌和/或粘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患病初期,病鱼的呼吸加快,焦躁不安,并靠近水表面。继而病鱼的鳃丝末端腐烂、缺损,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死亡。此病在夏、秋两季容易发生并迅速蔓延,是此季节危害金鱼的重要疾病。
4、蛀鳍病
此病在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一般由腐烂弧菌和荧光假单孢菌引起。患病初期,病鱼的鳍条、尾鳍边缘开始变黑,随着病程的发展,感染部位腐烂,鳍条、尾鳍残缺不全。此病一般不直接造成金鱼的死亡,但容易导致其它病害的发生,尤其是在夏季容易继发爱德华氏菌或者假单孢菌感染而暴发出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