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熊嘴巴尖还是方点好?
我觉得这个应该分角度去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哪一种更好看。我主要想谈的是“形状”这一概念在比熊犬审美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不同人对于同样的狗的看法会存在差异。 首先从正态分布的角度来看,一种动物的外表是有可能同时兼具“尖嘴”与“宽嘴”两种特征的,只不过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特别多。也就是说,任何一只比熊都可能在程度上偏向“尖嘴”或“宽嘴”,但是不会有一只完全标准的“尖嘴”或“宽嘴”。 所以如果我们把标准放宽,承认一切可能性,那么结论就是显而易见的了——没有一只比熊是完全符合“尖嘴”或者“宽嘴”定义的,所以不存在所谓的“更尖”或者“更圆”的说法。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评判一只比熊是否好看的时候是不会如此“客观”的,因为我们人类是有主观意识的动物(尽管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自知)。于是我们就带上了个人色彩去判断一只比熊的美丑,而我们关于“美”的判断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宗教、种族、历史等等。这就导致了同样的一个“比熊”品种会因为地域、民族、时代等不同而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貌风格。
比如在美国,由于人们从小观赏的动物图像大多是体型较大的马、牛等家畜,因此当他们在繁育宠物时就会倾向于选择体型较大看起来较为“强壮”的狗,比如说美国可卡。相比之下同一品种的犬如果在欧洲繁殖的话一般体型都会偏小。 而同样是在西方,德国人们更喜欢“娇小”的宠物,因此德牧就被繁育得越来越小只。相反在德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人们更喜欢体型大一些的宠物,于是德牧在国外大多长得高大威猛。 同样是一般家庭作为伴侣宠物饲养,女孩子会更喜欢体型小而性格温顺的泰迪,而男生则更喜欢体型较大有安全感的阿拉斯加。
总之我认为比熊的外形应该是没有绝对“好看”或者“难看”之说的,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会对同样的狗的外貌做出不同的评价。 不过虽然如此,我们在挑选比熊的时候仍然可以有一些参考标准,比如说看眼睛是否明亮有神,耳朵是否干净有无耳垢,口腔是否有口臭牙龈出血,脚趾是否圆润无伤痕,身上是否存在明显的疤痕、秃毛等现象。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即使这只比熊再可爱,我们也应该慎重考虑是否要选择它。